為子女移民加國 孩子不用為功課煩惱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12/02 17:0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1

分享:

分享:

(受訪者提供)

離開香港,移民他國,是否一定快樂?要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,重新開始另一新生活,箇中甜酸苦辣只有自己清楚。移民加拿大11年的香港媽媽 Vivian,在當地讀大學時邂逅現在從事資訊科技的丈夫,兒子Edison現時13歲,女兒Cherry 11歲。

在當地生活十多年的 Vivian 自結婚生子後,其實曾回流香港年半,最終考慮孩子的長遠教育而決定返回加拿大。

當時兒子已開始上學,真的每天都生病,覺得加拿大教育會好些。

多年來,不少親戚朋友也叫夫婦倆回港,特別是賺錢機會更多,亦沒有動搖他們的心。

這裏生活節奏真的很慢,所有人做事的方式都慢,連自己都慢下來,習慣了。

【延伸閱讀】現代孟母舉家移居沖繩:香港教育太「Chur」

她現居於多倫多萬錦市,該區愈來愈多華人,不少生活模式與香港差不多。

香港潮流興甚麼,這裏很快追得上,近10年茶餐廳、酒樓愈開愈多,日韓式,菠蘿油、蛋達,還好食過香港!

【延伸閱讀】夫婦為女兒教育分居港日 只因香港教育過分催谷

無功課壓力

她跟丈夫重視一對子女的教育,移民決定主要為他們着想,選校亦較謹慎。她不諱言,近年愈來愈多中國新移民,很多學校的華人與當地人學生的比例,是八比二,因此,刻意安排子女跨區就學,覺得學童相對品性溫馴。

見到個趨勢是新移民來的華人很有錢,卻不太管教孩子……

加拿大分公校、私立學校,Edison 和 Cherry 就讀天主教公立學校,華人跟當地人的比例是二比八,屬藝術類的學校,常規課程包括舞蹈、話劇;當地規定兒童 4 歲始上學,就讀公校絕對不用給學費書簿費。

這裏都有種香港化(教育),華人家長都要孩子參與很多活動,當然課程有便宜有貴。

讀 Grade 8 的 Edison 和 Grade 6 的 Cherry 曾在一年級時,課餘上過中文班一年。

他們不想再讀,也不會勉強,我對他們的要求只是識講廣東話……其他家長會堅持孩子讀下去,我不是,將來他們覺得需要,很自然會主動去學。

Vivian 是全職媽媽,絕無試過為子女功課煩惱。

這裏的小學生做功課不可超過 1 小時,很多時候在學校已經完成,3 時半放學,有不少活動,像打波、話劇。他們沒功課壓力,但不代表學不到,很多範圍的知識還豐富過我。
 

這裏做功課目的,是鞏固一些知識,像數學,香港同一課題做幾頁,他們只做一頁。很多習作要去圖書館做資料搜集,回校做presentation。

兩兄妹就算考試亦表現輕鬆,成績亦屬中上。

很多華人家長見功課不太多,真的會自行給子女做作業,亦會補習……其實,很多香港人都是為下一代移民來加拿大,我有大學同學,完全因為香港社會環境變差才移民過來兩年。過慣香港生活一定難習慣,覺得悶,無親戚朋友,為生活而生活。

加拿大的教育重視全人發展,不會拼命谷學生做功課,孩子更多空餘時間去擴闊目光。(受訪者提供)

【延伸閱讀】港版「德蘭修女」:港父母追求贏在起跑綫很瘋狂

易融入社區

加拿大普遍的商場 8 時關舖,當地人亦不流行夜晚唱 K 等夜生活,她坦言若新移民沒當地的社交圈子,每天回家也只對住屋企人難免覺悶,當地政府也設立不少 Welcome Centre,舉辦不少團體活動讓新移民結識朋友,並提供語言、搵工服務。

然而,加拿大就業前景不算樂觀,除了醫護人員較「吃香」,很多專業像教師也需要另考證書。

很多家居水電維修,大多是自己做,因為人工實在太貴。

加拿大屬福利好的國家,全年總收入有四成需要繳稅,不過,卻換來生活保障,像教育、醫療均全免。

她直言不擔心子女的出路:

想讀大學一定有,只看想讀哪科哪一間。加拿大的兒童普遍很有自信,亦懂得為自己計劃,像 Edison,雖然一直沒太大讀書壓力,不過自己已計劃去美國升學,並打算修讀 IB 課程……這裏生活安穩,我想不會差過香港吧!單是讀大學,一定不像香港爭崩頭,這裏普遍學歷高,周圍也是大學生,失業率都高,不過,將來的事也不用擔心太多。

【延伸閱讀】李嘉欣「絕不做虎媽」 她是如何培養兒子?

【其他熱話】移居大馬港爸不做「怪獸」:女兒在港讀書好辛苦

【其他熱話】聖保羅書院的男校女生 兩代三傑延續有容乃大精神

【其他熱話】現代孟母舉家移居沖繩:香港教育太「Chur」

撰文 : 羅惠儀 TOPick記者